10年專業筆譯品牌?
10年數萬場口譯
專業留學移民翻譯
多語言網站翻譯
89種語言服務
什么是口譯?
口譯一般指口頭翻譯或從事口譯工作的人。口譯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1.連續口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又譯“連續翻譯”、“即席翻譯”或“交替傳譯”,簡稱“連續式”或“交替式”,它是在發言人講完部分內容或全部內容后,由口譯譯員進行翻譯。這種口譯方式在很多場合下采用,如會議發言、宴會致詞、個別談話、參觀訪問等。2.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又譯“同聲翻譯”、“同時傳譯”,簡稱“同傳式”,這種方式是在發言人講話的同時進行翻譯。同聲傳譯又可分兩種:一種是“耳語傳譯”,又稱“半同聲傳譯”,俗稱“咬耳朵”,就是在發言人講話的同時,口譯譯員坐在聽者身邊小聲翻譯;另一種就是同事傳譯,同聲傳譯要求口譯譯員聽(輸入)、譯(轉換)、說(輸出)同時進行,就是說,譯員坐在口譯廂里,要能聽懂國際會議上各種口音的發言,就像聽母語那樣毫不費力;在聽懂、聽全和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要迅速地把所聽到的內容譯成另一種語言,而在國際會議上的發言,一般語速是每分鐘一百至一百五十個字,所以說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步驟。就有無原稿和譯稿的情況來說,連續傳譯與同聲傳譯還可分為有譯稿、無譯稿但有原稿以及無稿發言的三種傳譯。第一種傳譯只要求口譯譯員能清楚地宣讀譯稿,第二種要求他能眼觀口譯,第三種則要求他一聽就能夠記住,并且迅速地把它翻譯出來。有關口譯質量的標準,李越然認為可以定為“準確、通順、及時”,簡單一點說就是“準、順、快”三個字。“準”即忠實于原語的思想內容及特定情境下的感情;“順”即譯語應符合中外語言的規范,并與發言人基本保持語體的一致;“快”就是越快越好,而是要從現場實際情況出發,有時宜慢則宜稍慢。對口譯工作者的要求,一般有以下四個方面:1.至少要掌握好本國語和一門外語;2.由于口譯工作涉及面廣,因而口譯工作者必須具有廣泛的知識,并盡可能在事先熟悉背景材料,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否則就會影響到任務的完成。如有一次我國藝術代表團去挪威訪問,當地有位戲劇家來團會見團領導,這位挪威戲劇家談起了代表團正要演出的元末高則誠創作的《琵琶記》,賓主雙方對《琵琶記》都很熟悉,可那位口譯由于對該劇主要情節和人物都不了解,結果弄得大家頗為狼狽。3.口譯時要精神高度集中,既要聽清、聽懂和記住發言人所講的內容,還要用另一種語言把它準確而又熟練地表達出來。4.對外賓要彬彬有禮,這不僅意味著使用禮貌語言,而且要以禮待人,要表現得關心對方,使對方產生一種信任感。
什么是筆譯?
筆譯就是筆頭翻譯,它和口譯相對應,并與口譯構成了翻譯的兩種基本形式。筆譯大致可以分為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三類,不過也有其他不同的分類方法。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曾把它分為商業、政治、技術和文學四類。一般說,筆譯的過程,就是正確理解原文和創造性地用另一種語言再現原文的過程,整個過程又可分為三個階段:1.理解原文階段;2.表達階段;3.校核階段。筆譯的標準一直是多年來爭論的熱點,但一般認為應該重視傳達原作的內容,使譯文明白曉暢。對筆譯工作者而言,要求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如較高的本族語及外語水平,豐富的基礎知識和有關國家的各種背景知識,較好好的政策和理論水平以及高尚的譯德和譯風等。
什么是同聲傳譯?
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口譯的一種形式,通常指的是譯員坐在口譯廂里通過耳機聽發言的內容,在聽的同時將發言連續地譯成另一種瓊言,由擴音器傳送出去。這是目前國際會議上最常用的一種口譯形式,有了它,會議可以同時使用多種語言順利進行。同聲傳譯迄今不過40余年的歷史。二戰前,國際會議上通用的是交替傳譯,因為當時工作語言大都限于法語與英語,而且電子技術也不發達。歷史上首次使用同聲傳譯,據說是1945—1946年間在紐倫堡審判納粹戰犯的國際軍事法庭上。由于需要使用德、英、俄、法四種工作語言,開始使用的方法,是在一段發言后,由不同譯員同時將發言內容譯成其它三種語言,通過耳機分別傳送到不同聽眾的耳中。當然,這基本上仍是交替傳譯。后來在紐倫堡又進一步試驗與發言同時進行翻譯,大大地提高了效率,這就出現了歷史上的首次同聲傳譯。同聲傳譯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一、聽(輸入),二譯(轉換),(三)說(輸出)。任何一個意群的翻譯均須經過這三步驟。就一個具體意群來說,三個步驟并非同時進行,盡管其時間差別只不過幾分之一秒,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步驟則又是相互重疊的。輸入這一步驟涉及聽力和理解兩個方面。同聲傳譯要求譯員能聽懂國際會議上的各種發言,那怕發言還有著各種不同的口音,譯員卻都要能像聽懂母語那樣毫不費力。第二個步驟是在聽懂、聽全和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譯員要盡快把內容譯成另一種語言。在國際會議上的發言,一般速度是每分鐘100至150個字,這意味著同聲傳譯須以二三十倍于筆譯的速度工作。第三個步驟是說(輸出),要說得清楚、易懂,譯員漢、外語的語音語調必須正確。為了取得較好的效果,譯員還得學會控制自己的音量,以免影響到自己的聽。唐笙先生在《口譯工作及口譯工作者的培養》一文(《西方語文》第二卷第三期)中認為,譯名“同聲傳譯”不夠確切,因為“這種翻譯方法的特點是要求在發言人講話時‘同時’譯出,所以‘同時傳譯’似乎更確切一些。”
什么是交替傳譯?
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是在發言者講述五至十分鐘后,由譯員接著將發言內容譯成另一種語言。如果發言時間較長,發言與翻譯則交替進行。和同聲傳譯相比,交替傳譯可能較為準確、完整,但是交替傳譯占時過多,特別是在需要使用兩種以上語言的情況下,所費的時間就更多。目前在采用多種工作語言的國際會議上,交替傳譯幾乎為同聲傳譯所取代。交替傳譯也譯作“即席翻譯”或“連續翻譯”。
筆譯與口譯、交替傳譯與同聲傳譯的不同特點:
據譯雅馨翻譯公司了解,筆譯可以查字典、找參考資料、與同事商討,可以反復研究、體會原文,可以琢磨、推敲、斟酌字句。但口譯,無論是交傳還是同聲傳譯,都要在講話人講話的同時聽清、俯講話的內容,記住講話的原話、原詞,并立即用另一種語言清楚、準確地表達出來。他們沒有思考的時間,沒有查找字典、資料和與他人探討的條件。再者,人們講話往往有口音,講話的風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歡用簡單明了的短句,有的則愛用一句套一句的復雜句;有的口齒伶俐、發音清楚,有的則口齒含混、吞音吃音;有的說話慢條斯理、有板有眼,有的則說話像開機關槍,速度很快,句與句之間沒有停頓。但任何情況下,人們都期待譯員能夠迅速、完整、準確地翻譯出來。口譯譯員在工作時,必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有片刻松懈、走神。否則,必然會漏譯。他們還必須學會在聽的同時,做筆記,并開始將所聽到的東西在腦子里譯成另一種語言。也就是說,譯員必須學會同時做三件事——認真聽、記筆記、思考翻譯。這確實是一項高度緊張的腦力勞動,要求譯員不但聽力好、理解力強,而且要記憶力好、反應好。 同樣是口譯,交替傳譯與同聲傳譯又各有特點。做交傳時,聽與表達可以分階段進行。有人講話時,口譯譯員最重要的是集中注意力聽,力求聽懂,抓住講話的主要內容、重點。同時,適當記一些筆記。如果沒有聽清楚,可以請發言者再說一遍。或自己重復一遍,請發言者確認。當講話速度適中,不帶拖音、嗯音,不拖泥帶水,不胡編亂造、不懂裝懂。實在聽不懂或想不出對應詞的時候,可以請教在座的中、外人士。而同聲傳譯需要聽、說同時進行,邊聽邊譯。他們不能等待發言者講完一句話以后再翻,那樣就會跟不上,來不及。譯員與發言人只能有一兩個詞組、最多半句話的差距。發行人講完一句話,譯員也應盡快譯完這句話。而且,不管前半句是如何開始翻的,都應該設法使后半句能夠接得上,使翻譯的句子基本通順,而不至于斷句,或是詞組、短語的堆砌,零亂無序。盡管同聲傳譯也可以丟掉一些啰嗦、重復的東西,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但不能抓不住中心意思。同聲傳譯的速度是由發言人來決定的,譯員只能適應。總之,交傳必須翻得準、全、順。而同傳則難以做準、全順。因此,只要保證主要意思不丟、能夠譯出百分之七八十,就可以過得去,被接受。語言也不必完全忠實于發言人的說話風格,而是應該學會將長句切成幾個短句來譯,但不能不成句。
與同聲傳譯相比,交替傳譯有一個有利條件。譯員聽不明白的時候可以客氣地請講話者重復一遍或適當進行一些解釋。而同聲傳譯的譯員坐在同傳廂子里,對有些字句未聽懂或漏聽時,是無法要求發言人重復。與同聲傳和筆譯相比,交替傳譯的另一個優勢是,譯員還可以借助聲調、手勢等來說明意思,達到傳神傳意的目的。坐在同傳廂子里的的同傳譯員和在幕后從事筆譯的同志都是無法借助手勢的。在做翻譯的時候,交傳譯員如果不知道某一個詞或字,還可以稍加解釋,把意思譯出來就行。要求與發言人同步說話的同傳譯員是絕沒有時間進行解釋的。可以說,交替傳譯的表達方式可以比同聲傳譯和筆譯靈活一些、豐富一些。三者相比,筆譯的翻譯質量要求最高,交替傳譯次之,同聲傳譯更次之。但從翻譯的時間上來看,這個次序就得顛倒過來了。同傳譯員最沒有斟酌和思考的時間。交傳譯員還可以在聽的同時,邊做筆記,邊思考。筆譯盡管常常有時限,但思考時間相對充裕一些,還可以查字典、咨詢他人。 交替傳譯、同聲傳譯、筆譯,既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和共同的要求,又有不少差異,對從事不同翻譯工作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正因為如此,在聯合國系統、歐洲聯盟以及在其他一些國家,從事口、筆譯的人員是分開的。他們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如在歐盟,從事會議翻譯的人屬于會議翻譯總司,而從事筆譯的人則屬于筆譯總司。我國外交部翻譯室的絕大多數同志歷來是多面手,他們兼做交替傳譯、同聲傳譯和筆譯。當然,鑒于年齡、翻譯水平、工作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側重。一般情況下,年輕同志口譯搞得多一些,年長一點的同志多搞一些筆譯。也有一些同志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語言功底深厚,可以交傳、同傳、筆譯齊頭并進。但不管側重于哪一方面,每一個同志都必須從事筆譯,因為,筆譯是基礎。有平時筆譯經驗的積累,才能練出口譯所需要的快速瓜和熟練的語言轉換能力。反過來,經常從事口譯工作,經常接觸活的語言、跟上形勢的發展,才能不斷豐富語言,提高筆譯水平。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譯員應力爭使自己成為“全才”,成為交傳、同傳、筆譯都行的“三棲翻譯”。